“艾梅乙”母乳喂养
37°C的爱
展开剩余78%每一滴母乳都是妈妈对宝宝的爱,怎样科学的喂养才能守护“艾梅乙”宝宝的健康呢?
什么是“艾梅乙”?
“艾梅乙”是艾滋病(HIV)、梅毒和乙肝(HBV)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。感染了这些疾病的妈妈们常常陷入两难:既渴望通过母乳喂养与宝宝建立亲密联系,又担心将疾病传染给孩子。为了消除妈妈们的顾虑,为您提供以下的喂养建议。
1.艾滋病
在孕期时应立即遵医嘱规范抗病毒治疗,降低体内病毒量。分娩时必须正规医院住院分娩,医生会避免损伤性操作,最大限度降低产时传播风险。宝宝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并遵医嘱给予定期检测。
喂养:经专业医生评估并满足严格条件(如母亲坚持抗病毒治疗且病毒持续完全抑制、能保证纯母乳喂养、做好严密监测),可考虑短期纯母乳喂养(通常不超过6个月),并做好乳房护理,密切观察婴儿口腔是否有破损、乳头是否皲裂,如有破损及皲裂应严格遵从医生指导下母乳喂养。
需要注意的是:坚决杜绝混合喂养,因为混合喂养风险高, 同时喂母乳、配方奶或其他食物,会极大增加婴儿肠道损伤和感染。
2.梅毒
在孕期必须接受了足量、规范的治疗(每周一次苄星青霉素注射,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或其他治疗方案)。规范治疗后,通常可以安全母乳喂养。宝宝出生后接受预防性青霉素治疗,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,若宝宝确诊先天梅毒,立即规范治疗。
喂养:母乳本身不是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,可以安全地直接母乳喂养。需要注意的是:保持正确含接姿势,做好乳房护理,减少乳头皲裂破损风险。如果分娩前未规范治疗或临产前才确诊,暂缓直接母乳喂养, 替代方法:可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,经过巴氏消毒法后,再用奶瓶喂养宝宝。母亲尽快开始并完成规范治疗,治疗疗程结束后,可以恢复直接母乳喂养。
3.乙肝
乙肝是可以母乳喂养的。只要宝宝在出生后及时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,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。即使母亲病毒载量高(HBeAg阳性)、乳头皲裂或出血、肝功能异常,或宝宝口腔有损伤(如溃疡),均不影响母乳喂养。
每一滴母爱都值得被呵护,每一次选择都需要科学护航。“艾梅乙”妈妈不必因疾病而完全放弃与宝宝的亲密接触。通过规范的医疗干预、科学的喂养选择和专业的支持指导,绝大多数妈妈都能在保障宝宝健康安全的前提下,享受珍贵的亲子时光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当地妇幼保健机构, 让我们共同保障感染者的合法权益,消除“艾梅乙”母婴传播!
来源|预防保健科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之家80809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