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上合峰会的热闹劲儿,被莫迪一张否决票瞬间浇熄。
阿塞拜疆满心欢喜地想挤进这个“东方俱乐部”,却被印度总理当着所有人的面,关上了大门。一个字,“不”。
这记响亮的耳光,打乱了峰会“团结合作”的剧本,也彻底暴露了莫迪的真实算盘。
就在投出否决票前不久,莫迪和普京正上演着“兄弟情深”。两人手拉手走进会场,甚至同乘一辆专车密谈了整整一小时。这个画面,与其说是外交礼节,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宣言,专门演给西方看的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一向喜欢在多边场合唱反调的印度,这次竟然罕见地配合,不仅痛快签署了《天津宣言》,还对中国的主办方大加赞赏。
一边是合作姿态,一边是悍然否决。莫迪在玩什么?
答案,藏在印度的经济数据里。
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仅4.8%,这个数字对雄心勃勃的印度来说,相当刺眼。雪上加霜的是,大洋彼岸的美国正挥舞着关税大棒,部分印度商品被加征高达50%的关税。后院起火,外部压力又大,莫迪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上合组织,就是他选中的舞台。他要的不是简单地“参与”,而是要“主导”。
否决阿塞拜疆,绝非一时兴起,而是印度地缘政治的一步狠棋。
阿塞拜疆的“朋友圈”是印度最大的心病。它与巴基斯坦、土耳其关系铁得像穿一条裤子,而这两个国家,恰恰是印度在南亚和中东地区最头疼的对手。
更直接的冲突点在于,印度近年来正和亚美尼亚打得火热,军事合作不断升级。亚美NIA和阿塞拜疆是死对头。如果让阿塞拜疆加入上合,等于引狼入室,让盟友的敌人和自己坐在一张桌上,这笔账莫迪算得很清楚。
更深层的逻辑,在于权力本身。
上合组织的扩员机制是“协商一致”,也就是一票否决。这个规则,让莫迪嗅到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才有的“特权”味道。他用这一票告诉所有人:在这个组织里,印度的利益必须被优先考虑。印度不再是跟班,而是拥有关键话语权的玩家。
阿塞拜疆,不幸成了莫迪展示肌肉的第一个祭品。
如果说否决票是“秀肌肉”,那与普京的车内密谈,就是一场“合谋”。
一个急于打破西方围堵,一个渴望摆脱美国压力,莫迪和普京一拍即合。双方谈的都是硬核问题:乌克兰、能源、本币结算。印度承诺将增加10%到20%的俄罗斯石油进口,并全力推进用卢比和卢布交易。
这不仅是给俄罗斯雪中送炭,更是印度在能源安全和金融主权上的一场豪赌——用实际行动绕开美元体系的控制。
在乌克兰问题上,莫迪也想扮演“调停人”。他一边与泽连斯基通话,一边又和普京密谈,试图在东西方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,为印度捞取最大的政治资本。
这场大戏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阿塞拜疆无疑是最大的输家。《金融时报》透露,他们本想借加入上合摆脱西方影响,结果被印度当头一棒,外交路径被迫重新规划。
俄罗斯则乐见其成。一个强硬、敢于对西方说“不”的印度,是它在当前孤立局面下最需要的战略伙伴。
美国看在眼里,怒在心里。美印关系本就因印度购买俄油而出现裂痕,莫迪如今在上合舞台上的高调“亲俄”,只会让白宫的决策者们更加警惕。
对于上合组织本身,莫迪的行为是一把双刃剑。
一方面,它证明了上合组织内部存在着强大的、独立的权力中心,不是谁的一言堂。但另一方面,这种为了本国利益而轻易动用否决权的做法,也破坏了组织的团结,让未来的扩员之路充满变数。
当一个成员国的“不”可以压倒所有成员国的“是”,这个组织的效率和凝聚力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莫迪的“天津之行”,本质上是一场权力测试。他测试了上合组织的规则底线,测试了中俄的容忍度,也测试了西方世界的反应。
他想让印度成为地缘棋盘上的“执棋者”,而不仅仅是一枚棋子。但这种锋芒毕露的野心,既可能为印度开辟新的空间,也可能让它在复杂的博弈中,陷入新的孤立。
配资之家80809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